小時候媽媽的花園裡種了幾株玫瑰花,印象裡常常看到葉面上被切割出許多圓洞,邊緣平整好像是用工具畫出來的一樣,後來才發現原來是某種『蜜蜂』的傑作!
現在當然知道那長得與蜜蜂很像的小蜂其實是切葉蜂,不過長大之後倒是不常看見。這次在蒼鷺老師的秘密基地看到一株月季,上面佈滿了這種圓洞,正說著切葉蜂的習性時,一隻台灣切葉蜂從天而降,迅速選定一片葉子動作熟練地轉了一圈,完美的圓弧出現在眼前,她咻一下不知飛哪個方向去了。之後每隔兩三分鐘就來一次,剛開始切的葉子形狀較為大且橢圓,這是巢室的外壁,最後開始切小片且圓的形狀時,就是作隔間了。




油羅田的蜂旅館是由海哥開始建立的,當初買的兩個旅館其中之一還放在庭院中,旁邊有棵樟樹遮蔭還有野薑花圍繞,環境真的不賴。每次去都會順便瞄一眼看看有沒有蜂出沒,由於大部份的通道都有住過的痕跡,有些看起來已經蜂去房空,除了赭黃原喙蜾蠃的單身漢偶爾在此徘徊,倒是沒看到新面孔。
某天下午心血來潮經過時望了一眼,一個綠色的影子一閃而過,消失了!是蜂嗎?我蹲下等待,過了一分鐘從下方的某個舊巢口,一隻蜂咻一下飛走了。我拿了張小椅子繼續等待謎底揭曉,不到幾分鐘時間,一隻台灣切葉蜂帶著綠色的葉子出現了,她筆直地朝著洞口俐落的進洞,我反應不及只照到屁股。

只見她來來去去效率奇高,一個切葉循環只要3-5分鐘,可見被切的植物應該在附近。她們將橢圓形的葉片襯在管壁形成一個膠囊,然後開始採集花粉,這個過程比較耗時,等到花粉採集足夠就會進行封口,這時也是切葉片,不過形狀變成較小的圓形,數量也少很多。

大功告成之後繼續下一個巢室的建構。隔了幾天蒼鷺老師來訪,在老屋後面觀察時發現有切葉的痕跡,苦主似乎是楊梅的嫩葉。



做好巢室之後就是花粉採集流程,雌蜂腹部有花粉梳,可以有效率地蒐集大量花粉,雄蜂就沒有這個構造。

在我們的觀察紀錄中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,比如說這隻台灣切葉蜂媽媽不知為何選擇了稜腹蜾蠃的巢佔為己有?當牠帶著切好的葉子回巢時,得從垂直的泥管進入,真不是件容易的事!可惜不久之後正主回來了,結束這一段意外的插曲。

下次在野外或是花園裡,如果發現月季花葉子上有新鮮的切痕,不妨耐心等待個半小時,有很大可能就可以目睹精彩的台灣切葉蜂切葉秀。



有時在大花咸豐草上也可以觀察到台灣切葉蜂雌蜂,正在辛勤地採集花粉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