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撰文.攝影/恐龍
第一次知道姬三尾小灰蝶是跟蝴蝶老師到二格山尋找小灰蛺蝶時,但是當我們上到陵線時,幸運地目睹一隻閃著藍光的小灰蝶正在一棵鼠刺上徘徊,敏感的我們立刻知道牠正在產卵,果不期然,牠在接近嫩芽的枝葉上產下了數顆半圓形白的卵。
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,你會發現這些極微小的卵竟然不是表面上看到那樣光滑,而是佈滿精細的刻紋。這些刻紋凹凸有致,以一種藝術的方式表現出科學的精密,像是發射到外太空的小小殖民基地營,而其中預設好的程式在著陸的那一刻已經啟動,悄悄地將一個新生命送入未知之境。




卵的表面刻紋凹凸有致,以藝術的方式表現出科學精密的美感。
兩三天後卵孵化變成一具進食的機器,開始了等比級數般放大的生命歷程,每隔幾天牠會蛻去舊皮,像吹氣球一般迅速長大。

一齡幼蟲
姬三尾小灰蝶的二齡幼蟲明顯的肉棘,揭示了牠的身分。
特殊形狀的肉棘讓人難辨頭尾


即便到了終齡幼蟲,身材依舊嬌小,不到一公分的身軀放大了看,是一隻侏羅紀時代的三恐龍。




前蛹和蛹再度蜷曲縮小,似乎要回復到生命的初始狀態重設定。
後來在別的地方,像是高雄的田寮,新店的牛伯伯蝴蝶園和新埔的飛龍步道都觀察過他的身影,數量雖不多但是分布卻普遍。
姬三尾小灰蝶停棲在葉片上
記錄過的食草除了鼠刺之外還有龍眼和阿勃勒,是一種普遍卻不容易看到蝴蝶。
姬三尾小灰蝶亮出牠特有的招牌「三對尾突」
